经济建设
——2015年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市委、市政府以转型发展为总目标,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攒后劲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为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积蓄了力量。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2亿元,同比下降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3亿元,同比下降2.6%。
——2014年
2014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155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503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679773万元,下降22.6%;第三产业增加值880757万元,下降6.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4:32.6:32调整为40.3:26:3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33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8%。
全市“3+X”产业体系中,三大引擎产业中的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实现增加值124697万元,同比下降28.9%;森林食品北药业实现增加值428633万元,同比增长1.5%;旅游业实现增加值268165万元,同比增长9.3%。主导产业中木材精深加工业、新型装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5325万元、9357万元和499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6.3%、16.4%和14.4%;清洁能源业实现增加值29158万元,同比增长7.5%。
劳动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341人,全年新就业45249人,累计新增就业3907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51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0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人民生活: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7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1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8元,增长13.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13990.43元,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4171.89元。
——2013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449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97985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 926592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0344万元,增长10.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2:33.8:31调整为35:32.6:32.4。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5%,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6%,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9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
劳动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606人,累计新增就业391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66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2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人民生活: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0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5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11700元,比上年增长4.9%。
——2012年
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6004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6348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889108万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805015万元,增长1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6:37:30.4调整为34.8:34.2:31。第一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5%,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68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
劳动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254人,新就业460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80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8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人民生活: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5元,比上年增长14.9%。市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232元,比上年增长15.6%;嘉荫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856元,比上年增长14.5%;铁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222元,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11159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食品支出4224元,增长12.8%,城镇恩格尔系数37.9%,下降2.1个百分点。
——2011年
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296864万元,比上年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9091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868914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98895万元,增长8.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3:39.3:30.4调整为31.8:37.8:30.4。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9%,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4%,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814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 优势特色产业:全年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实现1046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51689万元,比上年下降6.1%;生态旅游业增加值17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5%;特色种养与加工业增加值35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增加值226712万元,比上年增长8.2%;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33846万元,比上年增长53.9%。
劳动就业:2011年末,城乡就业人数49.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707人,新就业45254人,领证人员再就业364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 人民生活: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类上涨1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衣着类下降1.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958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249元,增长14.6%,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1906元/平方米,上涨230元/平方米,增长13.7%。
——2010年
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2402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81.8%,“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14150万元,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782597万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617275万元,增长10.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毕生由上年的31.3:36.8:31.9调整为30.3:39.3:30.5。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5%,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3%,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592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9%。 优势特色产业:全年优势特色增加值实现863988万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市GDP的毕生为42.6%,比2005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01352万元,比上年增工34%;生态旅游业增加值12571万元,比上年增长31.6%;特色和善与加工业增加值290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增加值220951万元,比上年增长39.2%;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25240万元,比上年增长63.7%。 劳动就业:20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4721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82197人(国有单位150736人、集体单位9265人、其他单位22196人)。全市新就业4.6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 人民生活:据市百户居民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7元,比2005年增长47.5%,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7280元,比2005年增长92%,年均增长13.9%。全年单位在岗职人平均工资15985元,比2005年增长1.49倍,年均增长20.05%。
- 网站导航
- 国家部委网站
- 省区市政府网站
- 市政府部门网站
- 县(市)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