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伊春 > 政务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2010年统计公报》评读

发布日期:2011-03-18 来源:市统计局

20113月,《2010年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统计公报》的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标生动展示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砥砺奋进,保民生促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辉煌的成果。

一、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增速又创历史新高

《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024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快2.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81.8%,年均增长12.7%2010年,GDP增速比全省(12.6%)快3.1个百分点,比全国(10.3%)快5.4个百分点,高于哈尔滨、大庆、黑河、绥化位居全省第9位。

受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由2009年四季度的13.1%下降为10.0%,比2009年一季度(10.2%)低0.2个百分点。之后在全市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控下,后三个季度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攀升,二、三、四季度的累计增速依次为11.5%13.6%15.7%。每季增速分别比上季度快1.52.12.1个百分点。

优势特色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2010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累计实现863988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01352万元,增长34%;特色种养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90684万元,增长12.7%;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实现增加值220951万元,增长39.2%;绿色能源业实现增加值25240万元,增长63.7%;生态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25761万元,增长31.6%。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比2005年增长86.2%,年均增长13.2%;旅游收入25.15亿元,增长31.7%,比2005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5%

二、             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在市委、市政府不断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影响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0693公顷,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增长3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8830公顷,比2005年增长56%。全年粮食产量80.3万吨,比上年增加11.1万吨,增产16%,比2005年增长83.8%。其中水稻、玉米、大豆分别比上年增长8.5%28.1%16.3%

为克服自然因素等非人为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010年我市在科学生产方面不断努力,通过节水灌溉、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多项措施有效的增加农作物产量。201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9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30公顷;全市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1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468台,小型拖拉机9358台,农用排灌机械3750台,农用水泵3071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9570吨。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年绿色食品原料种植基地面积260万亩,比上年增长8.3%;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产品达218个,比上年增加38个。

伊春属于小兴安岭林区,经济主要依托于林业生产,2010年我市在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木材产量142.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6%,其中林管局128.3万立方米、带岭10.2万立方米、地方3.9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也是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的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大牲畜存栏11.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7.5%。牛存栏11万头,增长7.3%,其中奶牛存栏3.7万头,增长4.9%。猪存栏30.5万头,增长7.8%;羊31万只,下降17.0%;家禽601.9万只,增长13.8%。全年肉类总产量95716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猪肉36309吨,下降0.2%;牛肉8353吨,增长8.8%;羊肉4545吨,增长10.2%;禽肉44671吨,增长9.1%。禽蛋产量42166吨,增长6.7%;牛奶产量70449吨,增长45%

三、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总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比2005年增长3.1倍。其中,进口总值比上年增长47.1%;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30.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25.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比上年下降53.5%。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48%;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20.9%;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比上年下降27.6%。这是国内积极的经济政策以及世界经济不断回暖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与此同时,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引起的日常需求升级、消费观念更新、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刺激下,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比2005年增长1.2倍。从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3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381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19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6684万元,比上年增长22.3%。从构成看,吃、穿、用、烧类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实现265507万元、139259万元、127113万元和3475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26.4%23.5%9.5%

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

《统计公报》从多个方面体现了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加强,工业结构日趋合理,投资结构更加完善。

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显。2010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8.341.130.6调整为30.339.230.5。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0.5%59.3%20.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由2005年的47.829.420.42.10.3调整为2010年的57.223.718.50.40.2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从轻重工业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567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5.7%,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3007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3%,比上年减少8.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9531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增加值340437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3.5%,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53635万元,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2320万元,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69796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则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2.3%87.7%

投资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第二、三产业投资增势明显。2010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的17.640.941.5调整为4.244.551.3,三次产业增速也各不相同,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4.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5.9%

五、民生事业红红火火,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形势乐观

社会保障范围加大,待遇提升。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5.8万人,离退休人员22.5万人,发放养老保险资金24.16亿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人数229人,发放困难企业岗位补贴5万人;全市职工和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56.51万人;全市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镇居民有13.5万,人均月补助162元。全市收养性福利机构92所,床位3378张,收养人员2218人。其中民办福利机构79所,公办13所。城镇服务设施284处,其中社区综合服务站20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5个,区(县、市)服务中心3处;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98万元。

《统计公报》显示,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7元,比上年增长9.1%,比2005年增长47.5%,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7280元,比上年增长18.6%,比2005年增长92%,年均增长13.9%

我市就业形势良好。至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4721人,比上年减少12.7%,其中单位从业人员182197人,比上年增长2.7%。全市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六、科技不断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是我市各项工作获得大丰收的一年,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方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由于国家和省对科技项目重视程度的加大,以及对科技项目扶持力度的增加,2010年末全市国有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41人;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48项,比去年增加21项,增长77.8%。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比去年增加4项,共争取经费410万元;省级科技项目25项,比去年增加12项,共争取经费1116万元;市本级科技项目17项,科技经费172.7万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省级技术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16项,市级进步奖13项,市级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全年申请专利83件,授权专利92件。

教育方面。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所,普通高中15所,初中学校53所,普通小学118所。全市初中学校53所,招生10236人,在校生33013人。普通小学118所,招生7355人,在校生49589人。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1.5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0.08%0.7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0人,在校生2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536人。

文化方面。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的建设。2010年末,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馆(艺术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档案馆19个。覆盖率达到100%;广播覆盖率为98.56%,电视覆盖率为99.56%

医疗卫生方面。不断加大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2010年末共有卫生机构96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2个、卫生监督所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0个、诊所479个、门诊部16个、采供血2个、其他4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454人,卫生机构床位5768张。

体育方面。体育事业成绩辉煌。2010年,我市运动员共取得奖牌206.5枚,其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2枚;参加国家比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0枚;参加省级运动会获得金牌44.5枚、银牌79枚、铜牌76枚。全年我市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4名。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10年目标和“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为“十二五”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定的贯彻国家和省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我市经济再上新台阶。

 

无标题文档